夏季烈日当空,防晒霜成为消费者护肤的必备品。然而,市场上宣称“防晒”的产品琳琅满目,部分产品虽未标注“特字号”却暗示具备防晒功能,甚至有销售人员声称“标不标都一样”。那么,防晒霜是否必须拥有“特字号”才能有效?
一、法规要求:无“特字号”不得宣称防晒功效
根据我国《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》及《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》,防晒霜属于特殊化妆品,必须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注册,获得“国妆特字”(国产)或“国妆特进字”(进口)批准文号后,方可宣称具有防晒功效并上市销售。这一规定具有强制性,任何未标注“特字号”却宣称“防晒”“隔离紫外线”的产品,均属于违法销售。
二、产品安全:“特字号”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双重保障
“特字号”防晒霜需通过严格审批流程,其安全性与有效性远高于普通化妆品:
1、多环节检测:
产品需通过微生物检验、卫生化学检验、毒理学试验、人体安全性检验及防晒效果检测,确保无刺激性、过敏性或光毒性等副作用。
2、功效验证:
产品必须标注明确的防晒指数(如SPF、PA值),且实际效果需达到标识水平。国家药监局会抽检市场上的防晒霜,虚标成分或含量不足的产品将被查处。
3、法律合规:
未取得“特字号”却宣称防晒功效的产品,可能含有违规添加剂或未通过安全性测试,存在皮肤过敏、晒伤甚至长期光老化风险。
三、消费者权益:认准“特字号”可避免虚假宣传
市场上部分产品通过“打擦边球”误导消费者,例如:
1、暗示防晒功能:
部分产品未直接标识“防晒”“SPF”,却宣称“隔离防护”“抗污染”“修护”等功能,暗示具备防晒效果。
2、查询真伪的便捷途径:
消费者可通过国家药监局官网或“化妆品监管”APP,输入产品外包装上的“特字文号”进行查询,确认产品名称、批件状态、生产企业及防晒指数等信息。
3、避免“三无”产品:
无“特字号”的防晒霜可能来自小作坊或非法渠道,其生产环境、原料质量及配方安全性无法保证。
四、科学选购防晒霜的三大原则
1、认准“特字号”标识:
购买时检查产品包装是否标注“国妆特字G+年份+编号”或“国妆特进字J+年份+编号”,并通过国家药监局官网或“化妆品监管”APP查询真伪。
2、查看防晒指数:
选择标注SPF(防UVB晒伤)和PA(防UVA晒黑)值的产品,并根据使用场景合理选择指数。例如,日常通勤选SPF30-50、PA+++,户外活动选更高指数。
3、关注产品状态:
避免使用出现水油分离、异味或过期变质的防晒霜,此类产品安全性和效果大打折扣。例如,开封一年以上的防晒霜建议丢弃,因其活性成分可能失效。
“特字号”并非防晒霜有效的唯一标准,但它是确保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依据。消费者在选购防晒霜时,应认准“特字号”标识,拒绝夸大宣传,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产品。同时,需结合自身肤质和使用场景选择合适的防晒指数,并定期补涂以维持防护效果。唯有科学防晒,才能让皮肤在烈日下保持健康与美丽。